(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 生理实验总论及常规手术器械、计算机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了解生理学实验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以理论讲授、现场操作及计算机模拟实现。
实验二 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 掌握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以蟾蜍为材料,剥制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实验三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关系。.
2.观察骨骼肌单收缩过程。
3.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实验内容:制备蟾蜍在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方法确定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过程。
实验四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选做)(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2.测定双相和单相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幅值及时程。
实验内容: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记录并测定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
实验五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实验内容:以蟾蜍为材料,测定其反射时,并推断反射弧的组成。
实验六 去大脑僵直(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学习家兔去大脑的方法。
2.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
实验内容:以家兔为实验动物,麻醉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暴露大脑半球的后缘。在上、下丘之间垂直切断脑,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
实验七 视力、视野、盲点测定(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学习测定视力、视野、盲点的方法及检查色盲的方法。
实验内容: 用视力表、视野计、色盲检查图,测量人视敏度、视野范围、盲点位置及色盲状况。
实验八 人ABO血型鉴定(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学习鉴定血型的方法,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实验内容:利用标准A型、B型血清,鉴定自己的血型。
实验九 蛙类心搏过程观察与描记(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观察蛙心起搏点和蛙心脏不同部位的自律性高低。
实验内容:以蟾蜍为材料,了解蛙类心脏的结构,观察并描记蛙心搏过程。
实验十 蛙类心室肌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观察蛙心对额外刺激的反应,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特点。
实验内容:蟾蜍为材料,在心室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以额外刺激,记录心室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十一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心音听诊;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人体间接测压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心音的听诊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3.学习描记人体呼吸运动的方法。
实验内容:利用血压计、听诊器测定人体的血压、心跳状况。利用呼吸换能器描记人体呼吸运动;利用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实验十二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选做)(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实验内容:运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制备离体蛙心。记录心搏曲线,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分析各种离子和药物对心搏的影响。
实验十三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选做)(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学习应用压力换能器直接测定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
2.观察某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实验内容:家兔的麻醉法、气管插管术、神经血管分离术、动脉套管插入法。记录动物血压,观察减压神经、迷走神经、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窒息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实验十四 离体小肠段的生理特性(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学习哺乳动物离体器官灌流的一种方法。
2.了解哺乳动物离体肠段的一般生理特性。
实验内容:制备家兔离体小肠肠段标本,应用张力换能器记录肠段活动曲线。观察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盐酸、氯化钡、氢氧化钠、组织胺等因素对肠段运动的影响。
实验十五 动物心电图的描记(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1.学习脊椎动物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2.观察若干因素对动物心电图的影响。
实验内容:以蟾蜍、家兔、小鼠为实验用动物,记录清醒状态下动物的心电图,观察若干应激刺激对心电的影响。
实验十六 自拟题目设计性实验(选做)(支撑课程目标2,4)
实验目的:通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组合成实验小组,自定题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准备实验,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和进行结果分析的全过程。使学生全面的了解生理实验的整个程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
实验内容:自行设计。
(三)学时分配
章 次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小计 |
讲授 |
实验 |
上机 |
习题 |
讨论 |
课外 |
备 注 |
第一章 绪论 |
5 |
2 |
3 |
|
|
|
|
|
第二章 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 |
2 |
2 |
|
|
|
|
|
|
第三章 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
5 |
2 |
3 |
|
|
|
|
|
第四章 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
3 |
3 |
|
|
|
|
|
|
第五章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 |
6 |
3 |
3 |
|
|
|
|
|
第六章 神经系统 |
12 |
6 |
6 |
|
|
|
|
|
第七章 感觉器官 |
7 |
4 |
3 |
|
|
|
|
|
第八章 血液 |
5 |
2 |
3 |
|
|
|
|
|
第九章 血液循环 |
15 |
6 |
9 |
|
|
|
|
|
第十章 呼吸 |
6 |
3 |
3 |
|
|
|
|
|
第十一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
|
|
|
|
|
|
|
|
第十二章 消化 |
6 |
3 |
3 |
|
|
|
|
|
第十三章 排泄 |
3 |
3 |
|
|
|
|
|
|
第十四章 内分泌 |
3 |
3 |
|
|
|
|
|
|
第十五章 生殖 |
3 |
3 |
|
|
|
|
|
|
合 计 |
81 |
45 |
36 |
|
|
|
|
|
|
|
|
|
|
|
|
|
|
|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为目标,着重讲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与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增强其在以后教学与教学研究中的创新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板书加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模式。针对师范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这一事实,本课程教学除教师讲授外,还倡导“案例教学”。即以某个知识点为一讨论案例,启发学生试讲,互动等。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来突出教学的真实性,使师范生在“教学现场”中发现和提出生物学教学问题,获得相关的教学知识与技能。
六、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为活动表现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活动表现评价主要是学生平时在课堂学习中在案例分析与专题研讨中的活动表现,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测验与课堂表现相结合)占20%。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评价依据 |
课程目标1. 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生理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动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由学习知识、技能到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转变,将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知识运用于生物学及相关领域学科中的科学现象的解释,为今后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奠定良好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基础。 |
(1)人体及生理学基本功能 (2)人体及生理学基本理论 |
1.课堂出勤 2.课堂讨论 3.期末考试 |
课程目标2. 通过实验熟练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1)实验基本理论 (2)实验基本操作 |
1.实验课堂出勤 2.实验报告 3.期末考试 |
课程目标3. 利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中与中学生物学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初步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 |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与中学生物相关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文献查阅、信息整理加工能力; (3)主动完成情况 |
1.课堂讨论与主题发言 |
七、考核方式
学生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综合表现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80%。
期末试卷采取教考分离、题库选题的方式。
课程目标 |
期末考试占比% |
平时成绩占比% |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
课程目标1 |
80 |
10 |
分目标达成度=(0.8´期末成绩/分目标总分)+(0.2´平时成绩/分目标总分) |
课程目标2 |
20 |
60 |
课程目标3 |
|
10 |
课程目标4 |
|
10 |
课程目标5 |
|
10 |
八、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推荐使用的教材:
1. 左明雪 主编《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 解景田、刘燕强、崔庚寅 主编《生理学实验》(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1. 朱大年 王庭槐 主编《生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2. 范少光 主编《人体生理学》(第3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
九、课程学习建议
1. 自主学习:建议学生通过网络、慕课、图书馆等,自主查阅课程中涉及的学习资源,自主设计、自主调节与评价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
2.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尤其是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实验报告的撰写来展示研讨性学习的成果。